2024 國科會人文處文學一學門「物類/共生.環境/倫理」跨域學術研習營
2024 國科會人文處文學一學門「物類/共生.環境/倫理」跨域學術研習營
研習營開放線上同步直播,依議程第一場、第二場、第四場、第五場開放。線上直播不提供參與證明。
直播連結為:https://meet.google.com/jcq-ywyo-pih
一、時 間:2024 年 6 月 24 日(一)~26 日(三)
二、地 點:國立東華大學人社一館第二講堂
三、主辦單位:國科會人文處文學一學門
四、承辦單位: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、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
五、合辦單位: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、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、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、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、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參與中心、池南自然教育中心
六、研習營緣起:
凡「存在」莫不被更大的「境遇」所環繞,小至基本粒子(電子雲環繞著),大至廣大星球(銀河系環抱著),無物能孤立獨存。「環境」,遍一切處,容一切物,連結一切切而構成難分難解之關連性宇宙(corelative cosmos)。是關係決定存在,而不是存在決定關係。
「環境-關係」構成了基本存有論(fundamental ontology)的「(原初性)倫理」基本模態。因此「環境-關係-倫理」,穿透並鏈結主客之間、內外之間、人我之間、物我之間、文化之間、物類之間、生態之間、星系之間。「之間」(in-between)拆解任何預設的主客立場,透露出「共在,共生」的衝擊挑戰與轉化機遇。
人類在進入現代性的科技世界觀之前,幾乎都共同信念並體會「天地與我並生,萬物與我為一」的倫理觀,而人類文明的技術運用亦不曾大規模傷害環境、宰制萬物,到無以復加的災難性層次。然當今「人類世」的高速發展至全面宰制地球的開發景觀,幾乎造成「環境」荒蕪,「倫理」斷裂,「物類」滅絕,「共生」艱難的「人類世災難景觀」。
有鑒於此,特舉辦2024 國科會人文處文學一學門「物類/共生.環境/倫理」跨域學術研習營。
七、探討議題:
- 何謂共生?如何共生?
- 何謂跨物類?古今穿越的視角
- 普世還是特殊?倫理的時空面向
- 何謂環境倫理?跨域的交織辯證
八、議程:議程表(詳見附件)
九、報名時間 : 即日起至06/07(五)止,以20人為原則。
十、參與對象 : 以大專院校教師及博士生為優先,
十一、報名點我
※注意事項※
- 主辦單位保留錄取與否之權利,是否報名成功,請以主辦單位通知為準。
- 相關議程及研習營資訊,請參閱「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網頁」之公告。
- 會議午餐由主辦單位提供,務必自備環保餐具(筷子、杯子)。
- 以大專院校教師及博士生為優先,
基於擴大活動效益,亦開放自由報名,若尚有名額,依序遞補。
承辦單位連絡電話:(03)8905673 、8905672 信箱:dcll@gms.ndhu.edu.tw